人和人的差距,是在长年累月中拉开的。20多岁刚入职场,大家水平都差不多,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,一级级升级打怪到了35岁,命运的差异开始显现。
有的人依然重复着低端的工作,接触不到业务的核心,在公司里可有可无,遇到裁员第一波被优化。
也有人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,处处留意机会,早早给自己选定了一门可以干一辈子的生意。
做生意,是用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来让优质资产增值。比如你的客户、团队、产品、研发实力等等,这一些都会跟着时间推进而增值,越来越值钱,壁垒慢慢的升高,会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。
35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,背负重大家庭经济责任的年龄,然而却成了企业的“优化”对象。一旦失业,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下一份工作,没有工作,意味着生存都是问题。
普通人如果只靠打工挣米,没有其它性质的收入来源,风险是非常高的,打工的本质就是拿有限的时间换钱,然而这样换的钱,也会随年纪越大越贬值。
打工:卖的是自己的时间。可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可再生、且逐年贬值的,35岁职场人的体力精力,根本没办法和25岁年轻人比。
做生意:卖的是认知和智慧,卖的是一个商业系统。可复制,可持续,且成本递减。
比如做实体店,开几个分店,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就会飙升,利润率反而不如只开一个总店。
与之相反的是网络生意,比如做自媒体,跑通一个模式后,能够最终靠复制的方法,快速复制其他账号。瞬间把流量放大10倍、100倍,但成本的增加可忽略不计。能复制,才能规模化。
互联网上很多人在做短平快,什么项目风头盛,就做什么。可你会发现,往往这些追逐热点的人,往往挣不到米。
任何一个生意,哪怕是最小的“卖资料”都需要积累流量,积累内容,积累手感,你看到的所有的领域的领军人,都是默默持续了好几年。
一个好生意一定是能持续做的,持续才有复利,持续才有防护壁垒。大部分情况是,只要你能坚持,你就能熬死95%以上的对手,笑傲行业。
普通人做生意,最大的障碍在于本钱少,有些生意虽然很挣米,但要投入很大,成本也很高。
比如开美容院,开一个门店花20W,要想多开一个门店,成本就要翻倍,就要花40W,其他的还有很多剧增的隐性成本(管理、沟通等),但是客户最多增加一倍。这么算下来,客户和成本双双翻倍,但是隐性成本剧增,反而不如不扩张。
拿自媒体带货来说, 如果短视频或者笔记爆了,你靠这条视频卖出去1个商品或1万个商品,你的成本都是一样的。
知识付费也是一样,前期你花些时间精力做出课程,后期售卖交付的时候,卖1份和卖1万份,你的成本毫无变化,并且随着客户慢慢的变多你的边际成本被稀释到几乎为0。
打工人想发现好生意,要先破圈,先把自己从每天狗血的打螺丝里捞出来。上班就是单纯的上班,下班后,用一切方法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比如写作、摄影、健身、读书,又或者某些特长,这些核心竞争力,是你今后生意起盘的原点。全力去研究你的兴趣,在这些基础上,研究一下特长怎么挣米。只有能挣米的兴趣特长才具有商业属性,才能成为一门生意。
职场思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思维。自己的视野和技能就禁锢在固定岗位上,你就像盲人摸象,每天埋头在一个地方摸来摸去,永远看不到一个完整商业的闭环运营。
从今天开始,告诉自己:我,就是一个公司。我要为公司设计产品、开拓渠道、寻找客户、自负盈亏。我就是自己公司唯一的萝卜,我要为自己掘出属于我的坑。
35岁,并不是失业的分水岭,今后的职场会更加多元, 找到一个对自己最合适的、可持续的好生意,做一辈子,会是很多人的选择。
如今的社会,普通人已经明显不适合再做实体了,但大多数人对互联网并不是很懂,顶多就是一个娱乐的渠道而已。
越是这样一个时间段,越要尽早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技能,可以多去一些互联网干货比较多的公众号上面看一下。
比如“铁飞网创”,这个公众号上面全部都是网络项目、干货技能的分享,即便学会一种,也比你上班强多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